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三国郭嘉成长日记格格党 > 第164頁(第1页)

第164頁(第1页)

曹操暗恨孔融,但孔融名滿天下,輕易不能動。於是,奸雄找了一個藉口殺掉議郎趙彥,殺雞儆猴。

然後,更糟心的事來了。孔融一口咬定古文《尚書》是偽作,荀彧學識不足,給陛下講解偽作,把曹操也捲入今古經學之爭,兩派官員天天吵,廷議時唾沫橫飛,比菜市口還熱鬧。

曹操一個頭兩個大,硬抗了三天傷害,實在吃不消,連夜請郭嘉商議。

短短几天的時間,曹營的文臣盡數捲入紛爭,連司空府的小小刀筆吏都不能倖免。唯有郭嘉躲在府中養病,還置身事外。

郭嘉眼珠子一轉:「這是學術界的爭議,無論主公怎麼決斷,天下的儒生都會不服。由學術界的權威得出結論,才能停息風雨。咳咳,最好去請公認的大儒鄭玄公出面,來終結這場今古文之爭。」

許都吵翻天,曹操身在其中,水深火熱,容易暈頭轉向。其實再吵三百天也不會有結果,孔融是孔子之後,荀彧是荀子之後,門第相當,勢均力敵。孔融動機不純,以學術之爭的名義打壓曹營的文官。荀彧根本無法退讓,他後退一步,讓出的就是眾人的仕途前程。

曹操:「鄭玄公在袁本初(袁紹)治下,他怎麼肯放人?」

摺扇在郭嘉的指間旋了一個圈:「鄭公有兩位高足在袁營,崔琰和荀諶。」

曹操會意,他和崔琰少年相識,頗有交情。荀諶是荀彧的親兄弟。這兩位隨便哪個願意出力,都能讓鄭玄公順利來許都。不過鄭玄和孔融交好,這樣做,會不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第91章

「若是鄭公支持孔融,奈何?」曹操沉吟片刻,還是說出心中隱憂。

郭嘉篤定:「鄭公學究天人,眼界和胸襟都絕非孔融那等酸儒可比,豈會拘泥於今文古文?說不準他博採眾長,自成一家呢。」

曹操一聽「說不準」這三個字,立即安心,郭嘉的「說不準」一定很準。

至於小皇帝劉協的學業,按照孔融的提議,弄一批今文派的名儒跑到許都搞事情,那是不可能的。曹操任命荀悅為黃門侍郎,和孔融、荀彧一起在宮中侍講。

荀悅是荀彧的族兄,古文派學者,經史子集,過目成誦。曹操讓荀氏兄弟一同給劉協講授經史,是誠心給孔融添堵。

郭嘉:我看好的國子學祭酒荀悅,剛到許都,就被主公挖走,又要物色人選。

這一年初冬,鄭玄六十五歲,接到天子徵召他為大司農(九卿之一)的詔書,乘坐著朝廷賜給他代步的安車,前往許都,每路過一處郡縣,當地的官吏都熱情迎送,不單是敬仰大儒,也想打探他的態度。

隨著鄭公入朝,獻上經學註疏,以古文經學為主,兼采今文經學,擇善而從,包容百家。今古文之爭持續了將近三百年之後,終於出現一位集大成者,遍注經典,打破今文派和古文派的界限,暫時一統儒林。

紛爭平息,荀彧和孔融皆大歡喜。鄭玄上表,稱病,請求告老還鄉。

想到史書上鄭公的結局,七十多歲高齡,被袁紹逼迫隨軍,病逝於前往官渡的路途之中。郭嘉於心不忍,賊兮兮地向曹操討了一個差使,在鄭玄離開之前,領著他老人家許都一日游。

鄭玄參觀國子學,郭嘉和胡昭全程陪吃陪聊。

鄭老先生在文華殿中徘徊許久,摩挲著牆上的字:「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請問這是哪位大賢的言論?」

胡昭:「潁川郭奉孝。」

郭嘉:「不是嘉,咳咳,嘉也是從書上看來的。」這是北宋張載的名言。

鄭玄:「不知是何書?能否借老夫一閱?」

果然,一個謊言要用一百個謊言來掩飾。郭嘉繼續瞎編:「是殘缺的竹簡,嘉偶然拾得幾片,辨認字跡,恰好有這四句話。不知是何人所言,何書所錄,但通過文字以我心印彼心,雖隔千秋,亦欣如晤面。」

鄭玄捋須微笑:「奉孝倒是一個妙人。」他和這個年輕人聊天,總有意外的收穫。郭嘉率性灑脫,看待事物的角度十分奇有,談笑風生。個別言論驚世駭俗,引人深思。

教導後輩和整理古籍是鄭玄生平的兩大樂。他喜歡像國子學這樣思想自由、學術氛圍濃厚的地方。

按照慣例,曹操要挽留鄭玄三次,才能允許他辭官。但鄭玄辭了兩回之後,突然要求去國子學擔任講師。

作為式官辦學校,國子學的講師屬於學官,品秩待遇比照昔日的太學博士,俸祿六百石。

鄭玄名冠華夏,是一代儒學宗師,放著俸祿兩千石的大司農不肯當,非要去國子學任教。一時間,國子學聲名遠揚,天下的儒生都以應邀入國子學開辦專題講座為榮。

這是昔日潁川書院的傳統,朝堂官員、州郡小吏、鄉間隱士,如果有某方面的專長,都有可能接到邀請,客串一把先生。程昱當年就是這樣和荀彧、郭嘉等人結識的。李膺、荀爽、陳紀、郭禧等人都在潁川書院當過「客座教授」。

曹操大筆一揮,任命鄭玄為國子學祭酒(校長)。

然後,國子學又添一幕奇景。某個休沐日,閒散的午後。天空中飄著小雪,鄭公和韓夫子當眾上演大搶活人,一個要請郭祭酒點評他注的《左氏春秋》。另一個,拽著郭祭酒煮茶對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