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从原始部落到全美洲帝国免费阅读 > 战国七雄之赵国篇赵武灵王(第2页)

战国七雄之赵国篇赵武灵王(第2页)

此时,赵雍乘秦、齐二强对峙连年,两国先后拉拢韩、魏动合纵、连横战争之时机,图谋攻灭中山。先是乘孟尝君田文合纵,齐、魏、韩连年伐楚之时,于赵武灵王二十三年(前3o3年)兵攻中山。同时,赵雍采取连结秦、楚、宋的策略,以牵制齐、魏、韩等国,得以从容连续进攻中山。赵武灵王二十五年(前3o1年),中山军在赵国的攻势下战败,中山君被迫逃奔齐国,次年(前3oo年),赵雍继续攻取剩余的中山城邑,使赵国疆土北至燕,西至云中、九原(一说扩地于此的时间是赵武灵王二十四年,即前3o2年。)

待齐、魏、韩三国合纵攻秦时,他采取观望态度,并继续攻击中山,取扶柳(今河北冀县西北)。赵惠文王二年(前297年),赵雍巡行新得之地,出代地之后,在西河地区遭遇楼烦王,趁势收编了楼烦的军队。赵惠文王三年(前298年)直抵横贯中山的命脉滹沱河一带。同年,赵国完全攻灭中山国,赵雍迁中山君尚于肤施(今陕西榆林南)。自此之后,从邯郸到中山国都灵寿再到代地的道路畅通无阻。赵雍凯旋后,论功行赏,大赦天下,设宴聚饮五日,以示庆祝。

赵雍不但推行了胡服骑射,攻取得大片胡地和中山土地,拓地千里,而且收编了林胡和楼烦的军队,使赵国的军事力量大为加强。

赵雍的第一位夫人韩氏是韩王的女儿,为赵武灵王生下公子赵章。后来,韩夫人去世。赵武灵王十六年(前31o年),赵雍得到美女吴娃,深为宠爱。吴娃生一子赵何(后来的赵惠文王),而赵雍也将吴娃立为王后,后世称“惠后”。赵武灵王二十五年(前3o1年),吴娃去世,赵雍派周袑身着胡服,教导赵何。

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前299年)五月,赵雍在东宫举行盛大朝会,将王位禅让给赵何。以肥义担任国相,与群臣辅助新王。赵雍则使用主父的称号。[25]赵雍的本意是在赵国构建二元政治,即由赵何处理国政,自己则全心专注于赵国激烈的对外军事斗争,以实现“身胡服将士大夫西北略胡地,而欲从云中、九原直南袭秦”的志向。[26]他且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就能把政权平稳的交给接班人。但是他的这番设想却造成了赵国的内乱。

公子赵章本来颇为赵雍喜爱。赵武灵王二十一年(前3o5年)攻伐中山时,赵章被委以统率中军的重任。他为人“素侈”,心中不服其弟为王。

赵惠文王三年(前296年),赵雍以东安阳(今河北阳原东南)封赵章为代安阳君,派田不礼为相。李兑闻讯后,找到肥义,认为赵章身体强壮,意气骄横,党羽众多,对权力的欲望强烈,再与为人残忍好杀而又骄横的田不礼合谋,将有阴谋乱事生。如果乱事生,则肥义作为重臣将当其冲。因此他建议肥义将国事交给公子赵成,自己称病不出。肥义认为自己受主父重托,定当尽忠辅佐赵何,于是未采取李兑的建议。随后李兑多次联系赵成,以防备田不礼叛乱。而肥义也担忧变乱将起,于是嘱咐将军信期(又名高信)说:“从今以后,如果有召见大王的,一定要先见我的面,我将先用自身抵挡他,没有变故大王才能进来。”

赵惠文王四年(前295年),赵雍朝见群臣,让赵何听朝,而自己在旁边观察窥探群臣和宗室贵族的礼仪。他看见赵章萎靡不振,反在北面称臣,受弟弟的指使,内心怜悯,打算把代郡分给赵章,让他也称王。但这个计划还未决定就终止了。同年,赵雍与赵何同游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分居两宫。

此时,赵章、田不礼图谋作乱。赵章借用赵雍的令符,请赵何到主父宫议事。肥义感到事情不对,于是按照之前的计划,自己先入宫,不幸被赵章等杀死。信期见肥义未归,便率军攻击赵章、田不礼及其党徒。李兑与赵成很快也从邯郸率军赶到沙丘,参与平叛。在他们的进攻下,赵章、田不礼战败,赵章败退到主父宫,赵雍开门接纳他。李兑、赵成等围主父宫,诛杀赵章及其党羽。赵成、李兑商议道:“因为赵章的缘故包围了主父,如果解除了包围,我们就要被主父灭族了。”

于是就继续围困主父宫,并向宫人下令“后出来的灭族”,宫中的人全都出来,只留下赵雍一人。赵雍被围内宫,欲出不得,存粮很快耗尽,被迫掏鸟窝找幼雀来充饥。就这样过了三个多月之后,赵雍被活活饿死在主父宫中[76]。赵成在确定赵雍必死之后,才打开内宫,布讣告向诸侯报丧。

赵雍死后,被安葬于代郡某地(该地汉朝时被命名为灵丘)。

赵雍亲政后第一件事,就是在“五国相王”后改变名不符实的王号,令国人称自己为君。“[当时赵国徒有王之名,而无王之实,四面受敌。缓称王,既可以避免树大招风带来的麻烦,又可以积蓄实力。

胡服骑射后,赵雍在信都的信宫(邢台)大会天下诸侯,就是召集诸侯定期过来开会。《史记·赵世家》记载:“梁襄王与太子嗣、韩宣王与太子仓来朝信宫(今河北邢台)”,又说“(赵雍)大朝信宫,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

任用贤才

赵雍在位时,任用诸多贤才,今展示如下:战国时期,赵国常遭受游牧部落骑兵进犯。赵武灵王二十四年(前3o2年),赵雍决定“以胡制胡”,在邯郸城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下令全国人民抛弃长袍宽袖,改着胡服;淘汰战车,改习骑马射箭,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他将贵族私藏的、不在国家户籍的奴隶迁往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和原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的骑邑,为在那里训练的骑兵服务。赵雍对国内尚不听从国家号召胡服的,采取强制措施。

“胡服骑射”顺应了战争方式由“步战”向“骑战”展的趋势,是继步卒勃兴取代车兵甲士的传统地位后,春秋战国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影响的事件。由于轻装骑兵度迅捷、运动灵活、攻击性强,特别适宜于在内地平原和北方草原地区作战。延至后世,骑兵更成为封建国家的重要兵种之一。通过“胡服骑射”改革,赵国建立起以骑兵为主体的强大军队,此后国势大盛,成为战国后期可与秦抗衡的强国。因此,有观点认为赵雍是中国骑兵的始祖。

胡服骑射既是军事改革,也是思想观念上的更新,其影响所及,有力地推动了政治、经济领域的变革。通过这一改革,封建制度在赵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展。

赵国经过赵雍对人力、物力的重新整合,军事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赵武灵王二十年(前3o6年),赵雍再次进攻中山,一直攻到了中山国都城灵寿(今河北平山)附近的宁葭(今河北获鹿北),彻底控制了太行山的重要孔道井陉。

同年,赵雍趁秦国内战正酣,西渡黄河,攻取了秦国与林胡接壤的榆中地区(今陕西北部与内蒙古交界的河套地区),迫使游牧于此的林胡王献马,并招募大量的林胡勇士,收编其军。赵惠文王二年(前297年),赵雍巡视刚刚夺取的云中、雁门二郡,在西河收编了楼烦王的部队,使其归附赵国。

赵惠文王三年(前296年),赵雍彻底灭亡中山国,将中山王迁往肤施(今陕西榆林)。在占领中山国后,赵雍便整理代郡和邯郸之间的道路。不久,赵国境内的道路就通畅无阻了,各地的交流方便多了,促进了境内各民族间的交流。

赵武灵王二十六年(前3oo年),赵国夺取了林胡和楼烦的大片土地,除代郡之外,建立了雁门郡(今山西北部神池、五寨、宁武以北至内蒙古间地区)和云中郡(今内蒙古大青山以南、黄河以南,长城以北之间),迫使林胡和楼烦大幅度地向北迁移。赵雍派人修建了两道长城,以阻止林胡和楼烦的南下。第一道在今内蒙古乌加河、狼山一带,第二道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包头、呼和浩特至河北张北一线。

赵雍在位后期,赵国朝臣中有两种不同的外交路线,大臣富丁主张联合齐、魏攻秦,使得齐秦疲敝,这样可使赵为天下重国。赵雍对此反对,认为这将使赵和齐、秦都疲弱,结果采用了大臣楼缓联合秦、楚的主张,于赵惠文王元年(前298年)使楼缓入秦为相,仇赫入宋为相,联合秦、宋两国一并抗齐。但在齐、魏、韩三国合纵攻秦时,“阳与秦合,而阴持两端”,并在赵惠文王三年(前296年)与宋国共同起兵,会合齐、魏、韩三国向河东进攻,攻至盐氏(今山西运城),迫使秦归地于韩、魏。赵惠文王四年(前295年),赵国又派仇赫到秦,请秦昭襄王免除楼缓相职,改以魏冉为秦相。

赵雍联秦抗齐的策略,成功达到让各国因彼此相争而无力干涉赵并吞中山、攻略胡地的目的。齐、秦对峙,各国卷入争霸战争,也有利于赵雍的军事改革。

历史评价

韩非:“淖齿之用齐也,擢闵王之筋;李兑之用赵也,饿杀主父。此二君者,皆不能用其椎锻榜檠,故身死为戮,而为天下笑。……武灵王使惠文王莅政,李兑为相,武灵王不以身躬亲杀生之柄,故劫于李兑。”

司马迁:“主父初以长子章为太子,后得吴娃,爱之,为不出者数岁,生子何,乃废太子章而立何为王。吴娃死,爱弛,怜故太子,欲两王之,犹豫未决,故乱起,以至父子俱死,为天下笑,岂不痛乎!主父生缚,饿死探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