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结善缘,不外乎要点银钱罢了,谁知你是哪里的和尚。”
韩老头抽了一阵水烟,喷了一口云雾说道:“进来吧,走近些我问你。”
元龙和尚又在胸前打了一个问讯道:“阿弥陀佛,贫僧告进!”
元龙抬起脚来到阶檐前,韩老头斜眼瞟了元龙一眼,又继续饱吸了一袋水烟,瓮声瓮气地问道:“小和尚,你从哪里来,找我作什么?”
元龙大声说道:“贫僧从濠州皇觉寺来,不远千里到贵庄,只因我寺自唐初建寺以来,年久失修,准备重修庙宇,再塑神像,贫僧远闻韩老爷是豫西善人,家财万贯,乐善好施,特前来想与韩老爷结个善缘,请韩老爷施舍些银两与我佛,佛祖会保佑韩老爷身体健康,百年长寿,财流广进。”
“哦,没想到我的善名还传到淮西去了。那么,你的功德簿呢?”
元龙和尚从腰间布袋里掏出功德簿递到韩老头手中,韩老头煞有介事地翻了一通,说道:“你们收的功德不少嘛。一次要交多少钱才算功德?”
“一钱银以下算布施,一钱银至一两的算小功德,一两至十两算中功德,十两以上算大功德,中功德起不但要上功德簿,还得上红布榜公布。还有出特大功德的,一次出一千两银,大有人在。”元龙和尚说道。
韩老头听了,皱着眉头说道:“今年我们这里遭受了特大旱灾,粮食颗粒无收,我的日子也很艰难哪,我本想出个大功德,但我拿不出这么多银子,我看功德就免了吧,布施出个小的,等来年收成好了再出个大的,布施最小是多少?”
“十文钱。”元龙回答道。
“那就出十文钱,今年先意思意思,明年出个特大布施。”韩老头转过身对管家说道:“管家,你先给我垫上,回头我再还你。就十文钱,不能再多了。”
管家走上前,掏出十文钱放在元龙手中,元龙和尚正准备把铜钱放入袋中,韩老头忙说:“慢,再数一下,好像是十一文钱。”
元龙听了,心里又好气又好笑,重新摊开手,伸到韩老头眼前说道:“韩‘善’人,你看清楚一、二、三……十文,不多不少,刚好十文,我和尚没有多收你一文钱。”
元龙把十文钱放入袋中,口中念道:“天灵灵,地灵灵,和尚我收到韩‘善’人布施共十文,请佛祖显十文钱的灵。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周围的人听了都掩嘴笑起来。元龙和尚又对韩老头说道:“韩老爷,贫僧从千里之外来到贵庄,连午饭都没吃,贫僧想向韩老爷化一顿斋饭可以吗?”
韩老爷皱着眉头说道:“这年头哪有剩饭剩菜留给和尚?好吧,看在菩萨的份上,谭嫂,好像厨房的瓦罐里还有些冷饭,就倒给他吧!”
“老爷,”谭嫂说道,“那是狗食,怎么能给人吃呢?”
“你不懂吗,没有放在地上人就可以吃,不能浪费,只能给他一小碗。”韩老爷说道。
谭大嫂看了一下元龙和尚:“小师父,请跟我来吧!”
元龙和尚谢道:“善哉善哉,谢谢女施主。”
元龙跟着谭大嫂来到厨房,谭大嫂骂道:“真他娘的抠,把人不当人,真是罪过,得罪佛祖爷。罐里的剩饭早馊了,连狗也不吃,却拿去斋和尚,真是抠到家了,十文钱出布施,还数几遍,让人笑掉大牙。来,小师父先帮我写人功德。”
大嫂从腰里掏出两钱银子和一百文铜钱递给元龙说道:“小师父,我只有这么点银子,请帮我先写个功德吧!”
元龙和尚拿出功德簿,放在桌子上,问明姓氏,就提笔在功德簿上写道:“河南息县谭翠花功德银二钱又铜钱一百文(倾其所有)”
元龙对谭大嫂说道:“谭大嫂,你这二钱银子比韩老狗交五千两银子功德还大,因为你是真心真意地拿出腰间的所有积蓄,所以功德很大,愿佛祖保佑你这好心人全家身体健康,长龄百岁,全家无灾无难,你才真正是大善人。你们那个韩老爷是个狗屁!”
谭大嫂听了十分高兴,她也接着说:“他家的粮食多得很,那个筲箕有的是冷饭,晚饭谁也不愿吃,还不是倒掉,佃户们好多都没饭吃,冷饭你一下倒走都可以,不够蒸笼里还有馒头,随便拿,现官不如现管,这里我说了算。缸里还剩有菜、肉,你也可以拿,装好了走后门出去,别走大门,人多眼杂。”
元龙一看剩饭足可以够四个人吃,他赶快对谭大嫂说:“大嫂,实话对你说罢,我还有三个师兄在路边上等我,能不能这点饭一起施舍给我,他们都饿得走不动了。”
“可以。你一下倒去吧!来,这里有个提篮,你把饭倒在提篮里提走吧,再拿些馒头和菜去。真是‘家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这句话一点都不假的。这个韩老爷,家中谷子麦子十多仓,往年的陈谷陈麦有的是,烂了往河里倒,都舍不得给佃户吃,对佃户刻薄得狠,他家的八条狗连白米饭都不吃,非得要拌上肉、油汤,这些畜生比人都吃得好!真是罪过。”
元龙听了十分高兴,就把竹篮拿过来,把所有的冷饭都倒进了篮里,又捡了十多包子馒头,放在上面,还捡了两块腊肉放入布包内,拿出自己的洗脸布遮着篮口,回头向谭嫂打了一个单手礼说道:“阿弥陀佛,好心的人,打搅你哪,愿菩萨保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