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重生在70年代童话孔蜜雪的 > 第九十七章姥姥到家了(第1页)

第九十七章姥姥到家了(第1页)

把月票留给大神,推荐票给我吧,他们没啥用的,真的。要收藏啊。进群6o1928557

看够了歇好了,大伙拿着东西下楼,把东西放到后备箱里,三台车的后备箱竟然没装下,又塞满了一个后座。张兴明和值班的打声招呼,众人上车,回南坟去了。

到了南坟,车一停下又是一阵哄动,几分钟就围了二三十个人过来,大过年的,除了生产一线岗倒班的都在家歇着,也没啥娱乐活动,这时候打麻将还没在东北流行呢,要么就打打扑克,大多数人就凑一起吹牛扯蛋,有点热闹就哄的围上去,反正也没真正的生人,全是一个厂的。

一家人下车,哥哥和老弟拉着姥姥姥爷,老爸老妈从车里往外拿东西,木友德三个开后备箱,把东西都拿下来大家分着抱着就往家走,木友德三个人又把蒙车布拿出来,锁车蒙车,整理稳当了在众人后面跟着。

看热闹的就围在车边议论“老张家现在可真是了,看这车,看拿那些东西,我在南地那商场里看着过,全是外国货啊,这得多少钱哪。”

“嗯,那是,人家现在卖彩电呢,一个月那不得上千的挣啊。”

“是啊我的妈那一个月都顶上咱一年了啊。”

“这车他家的啊”

“他家香岗亲戚的,你亲爹不是国明党吗没去抬弯香岗找找说不上也了有钱呢,到时你也能坐上这车了。”

“你亲爹才是国明党,你全家都是国明党。”

“哎呀老周,你还有个亲爹呀那你几个爹啊”

“你好几个爹,你全家都是爹。”

哈哈哈哈

有胆子大的或是小孩就去揭蒙车布往里看,边上马上就有人制止,说实话这时候的人公德心都很强的,连孩子挑皮捣蛋都有规则底线遵守着。

那个时代,中国有一群物资缺乏但精神饱满乐观向上的人,他们就是普通工人。

辽东省财政从建国到8o年代初,一个省的财政上缴占全国总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这是这一群普通工人创造的奇迹。

体育,足球,艺术,音乐,电影,那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基本上都是辽东人,这是辽东的骄傲。

为了达到地区平衡,为了帮助关里山海关以南各省建设,辽东这边出人出物,出人,一次几百上千人的迁出去,出物,一个车间一个厂的整体迁走,河杯山冬山稀巴蜀巴渝湖杯胡南光东

你现在走到这些地方,看到那些满口东北腔却从来没有来过东北的人,要向他们表示一种敬意,他们是支援那个地方建设的先驱者们的后代,他们还保持着东北人的口音和一部分生活习惯。

9o年代末,光东开一家二百平米的饭店,一个月加起来只需要缴纳三百多元的税费,而在东北,开一个十平米的小杂货铺一个月各种税费一千七百多,南方各省大展的代价,是东北人背负的。

我三十岁以后长年在南方,走遍了全国后定居巴渝,两相比较,感触很多,就这样一个兴国重地在国兴以后被国忘了,就像那些革命老区,革命成功以后却成为最贫困地区一样,现在东北举步维艰,展滞后,到底是为了什么东北的钱哪里去了

8o年代奉天有位市长在国家税务工作会议上拍着桌子说过不说辽东,就奉天的税,一年给我留三分之一,奉天的展度就是广周起码两倍,我就想知道凭什么。

后来,他就不是市长了,奉天历史上任职时间最短的市长。

进了屋,把姥姥姥爷安顿好,坐在崭新的大木床上,感受着一屋人的关爱,姥姥姥爷的脸上一直笑着,开心的笑。

妈妈把孙娘喊过来,开始分东西,衣服被子鞋,手表帽子,每个人都开心的笑着,大声表达着内心的喜悦,孙娘这才知道自己二儿子出息了,和张兴明在杯溪开商场了,至于开商场是什么概念她却是不知道的,她这一辈子也没离开过南坟,没去过南坟以外的任何地方。

孙家大哥穿着给他的新皮鞋在地上走了几步,说“这鞋带架带劲,好,”然后伸手在二哥头上就一下子“我说你和佩玲这左一身右一身的,还耽心你们把工资全花了呢,谁想你们这家大了,还不吱声不吱气的,早点给我拿回来不行啊”

二哥躲到一边呵呵乐,说“你不有工资嘛,谁知道你想要啊再说这东西也不是我自己的,那是我和二明俩人的,我就给你往回拿啊”

大哥点点头,低头看着脚上的鞋说“嗯,挺好,以后你总得这样,俩人的事啥都得俩人商量,别图小便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