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年前,人类居住的洞穴并不比其他动物的洞穴好多少;即使会制作和使用工具,却依然不能免于饥饿……
倘若你不去刻意研究历史或者考古学,
对于2oo万年前的能人、1oo万年前的直立人、2o万年前的智人以及年前的山顶洞人,
或许你都难以分辨出他们的生存境况有什么区别,
两百多万年的时光,是何等漫长,可明明时间在流逝,你却察觉不到他们的生活改善了多少,
但若倒退回6ooo年前的时候,
你却会看到与之有着天壤之别的生活场景:河畔边一处古老的部落聚集地,当太阳升起,人们共同出去劳作,待到“农闲”时,男人们则是带着驯养的狗去打猎,女人们则会到野外采集果实,或者用渔网捕鱼,还有一些姑娘,带着尖底瓶到河边吸水,等到太阳落山之后,整个部落里的人都围坐在篝火周围唱歌跳舞。
原始社会,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文明,今天我们就梳理一下这段只有考古实证支撑的历史,或许你需要重新了解这个时代。
恩格斯将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各个时代又分别包括低、中、高级阶段,我们不能将这漫长的历史一一还原,只能简短掠过几个重要片段。
对于我国来说,我们的原始社会起自距今约17o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时代,即旧石器时代早期,止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
实际上山西芮(rui)城西侯度遗址的年代则更早,距今约有18o万年,而且出土了古老的骸骨,可见在18o万年前,我们的远古先民已经懂得用火,遗憾的是,目前为止这个遗址只出土了文化遗物和脊椎动物化石,并没有人类化石。
旧石器时代早期的居民,还未完全进化为人类,他们尚处于思维迟缓的直立人阶段,生活在蛮荒的野外,周围野兽聚集,简称“直人”。
他们会打制简陋粗糙的石器,会用火,但是个体仍然十分脆弱,为了生存他们必须抱团在一起,集体狩猎,共同抵御野兽的侵袭。
正如《吕氏春秋》所言:“凡人之性,爪牙不足以自守卫,肌肤不足以御寒暑,筋骨不足以从利避害,勇敢不足以却猛禁悍(这不是错别字)……群之可聚也相与利之也,利之出于群也。
原始人虽然过着群居生活,但只能局限于一定的规模,人数太少,难以应付恶劣的自然环境,人数太多,食物供给就会不足,据推测,当时的人群规模约为数十人为一个群体,每个群体都有自己固定的活动范围,并且他们很少相互往来,这就造成繁衍都是在自己群体内部进行的,没有亲缘与辈份的差别,我们现代人看待这段历史,从思想上是难以接受的,但要考虑当时的环境,是没有别的选择。
随着人类思维的进步,这种混乱的繁衍关系有了很大的进步——内部婚配局限于同辈的男女之间,是的,这是一种进步,即使现在看起来很荒诞。
婚姻关系一旦有了初步的稳定,便为此后按着辈份来划分婚姻关系的血缘家族模式打下了基础,血缘家族可谓是贯穿了氏族公社的始终,但这种形态下,子女仍然是只能确认生母而不能确认生父。
当人口越来越多,食物和资源越来越匮乏,不可避免的,新的血缘家族从旧家族里分裂了出来,他们依旧遵循着同辈婚这个传统,随后到了约2o万年前,也就是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我们人类直系祖先——智人出现。
这里简单说一下,据现代科研结果表明,直立人和智人是两个不同的人种,他们之间没有直接的进化关系,也就是说我们现代人和北京猿人没有血缘关系,直立人是已灭绝的一个人类分支。
这还不是完全来自化石的证据,是现代分子生物学则提供了m168这个遗传标志符号,而且,即使直立人具备了人的特征,同2o万年前的智人一样,能制造工具,能直立行走,但他们的脑容量相当于现代人的23,但智人的脑容量却与现代人几乎无异,至于智人怎么来到亚洲的,至今很有争议,即使有各种科学“铁证”来支撑,认为智人是迁移过来的,但这也只是猜测,没有直接的证据,所以本文也只能跳过这个问题。
脑容量大,思维必然会更进一步,早期的智人逐渐意识到近亲通婚的巨大危害,他们开始进一步排除同辈婚配,并且禁止族内通婚,实行族外婚制,由此,原始社会开始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所谓“母系”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母系的血统来确定氏族成员。
氏族,不同于家族,氏族即是多个血亲家族联系起来的大集体,有共同的母系祖先,子女从母居,世系按女系计算,财产按母系继承,共同劳动和分配享受劳动产品,女子在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社会进步,族外通婚又展成为对偶婚,互相通婚的氏族也成了部落产生的最初来源。
早期的对偶婚是男方偶尔去女方家中,但女性公社中的地位愈加提高,男方进而“居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