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十七年(前597年)开春,经过一个冬季的休整,楚庄王趁势而起,以令尹孙叔敖将中军,子重将左军,子反将右军。楚庄王亲统楚国三军精锐部队悉数北伐郑国。这是楚国这些年来所动的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攻势最猛的一次进军。面对如此大好时机,楚庄王志在必得。
不久,楚军就将郑国团团围住。围困十七天。郑襄公准备求和,命人占卜,不吉利;准备与楚军巷战,吉利,于是乎举国大哭。经过长达三个月的激战,楚军占领郑国,郑襄公袒胸露臂向楚军请罪以求和。楚庄王同意郑国媾和,楚、郑结盟,楚军后退三十里,仅仅三十里。
郑国顽强抵抗三个多月,楚国才将其攻克。郑襄公“肉袒牵羊”以迎楚王,求其不要灭掉郑国。结果,郑送质于楚以与楚和。是年夏,晋荀林父率军救郑,途中听说郑、楚两国已经讲和,就是否与楚战的问题,晋军内部产生分岐,中军帅荀林父认为楚国强大、稳定,不可与其相争,欲退兵;
而中军佐先縠却认为:“晋所以霸,师武、臣力也。今失诸侯,不可谓力;有敌不从,不可谓武。由我失霸,不如死”,主张与楚国作战。于是,先縠擅自率其部下渡过黄河追击楚军。司马韩厥担心先縠孤军深入,建议荀林父率领其余军队渡河。晋军虽然渡过黄河,却没有作战的决心,特别是晋军将领意见不统一,各行其是。
此时,楚庄王北进至郔(今河南郑州北),打算饮马黄河即班师回国。听说晋军已渡过黄河,楚庄王本想马上撤兵,但在伍参的建议下,楚庄王决定与晋一战,遂在管(今河南郑州)驻军以待晋师,晋军则驻扎在敖、鄗(今河南荥阳北)之间。
楚军一方面派使者去与晋军议合,以麻痹晋军,并定下结盟日期,另一方面又派军向晋军挑衅加以试探。晋派魏锜、赵旃到楚营议合,二人因私怨而挑衅楚军。晋人派军接应他们,楚孙叔敖率军出战,大败晋军,楚军进驻邲地(今河南郑州西北),晋军连夜渡河回国。
邲之战后,楚庄王饮马黄河,进逼中原国家,迫使郑、许归附,继而灭萧(宋的与国),又攻宋并使其与楚媾和。这样,中原主要小诸侯国皆背晋向楚,楚庄王成为中原的霸主。而此后的晋国,又在逐年消灭赤狄部族的战争中,国力有所恢复。晋、楚争霸之形势尚有可能生新的变化。
楚庄王十九年(前595年),楚庄王遣申舟使齐而没有借道,遭到宋文公及右师华元等人的反感。宋国人一不做二不休,杀死申舟,楚庄王为之大怒,尽起三军,攻打宋都睢阳。与宋国相持了整整九月。天下诸侯为之震惊不已。又是畏惧,又是敬佩,又是不满。所畏惧者,楚国国力之强,远远出众诸侯的意料。
楚国居然能长达九月供应着千里之外的三军,国家综合实力由此可见。纵然诸侯各国有坚固的城池,楚国亦不足持。面对楚国咄咄逼人的攻势,宋文公带领臣民坚守城池长达半年,城内已是易子相食,饥寒交迫。
楚庄王二十年(前594年)开春,宋文公派遣乐婴齐往晋国,向晋景公求救。晋景公询问众卿,大夫伯宗反对出兵,认为此时楚军国势鼎盛,有上天眷恋,难与争锋。晋景公纳其言,派遣解扬告知宋国人晋援将至,并鼓励宋国人坚持抗战。
事实上,晋还没有从邲之战的阴影中走出来,不敢再轻易向楚军宣战。至同年五月,攻守双方都不能再坚持。宋右师华元突围,趁夜潜入楚营,登上子反的床。子反不备,为华元劫持。华元对子反将宋国国情据实以告,子反醉醺醺的也告诉华元:“楚军的粮草只剩几日之用”,无奈之下,子反与华元私下盟誓。
后子反将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告知楚庄王。庄王知道围破宋都已成妄想,担心军卒久在国外,国内田地无人耕种,势必荒芜,酿成来年粮灾。最后以宋国与楚结盟,楚国退兵为结束。自此长达九个月之久的跨年度攻坚战,虽以楚国无功而返而告终,但也让中原诸侯谈楚色变。
邲之战是晋国霸业第一次衰败的起点。往日自以为不可一世的晋人遭到当头一棒,对诸侯的控制力大大减弱。而自齐桓公后便已注册为大国的姜齐便是第一个想脱离晋国控制的诸侯。早在楚庄王十五年(前599年),齐惠公崩逝,其子吕无野立,是为齐顷公。齐顷公年轻气盛、刚猛精进,目中无人的齐侯急于摆脱晋景公的控制。
就在邲之战结束的楚庄王十八年(前596年),齐顷公下令攻伐自恃有晋国撑腰的莒国,打响了反抗晋国的第一仗。齐顷公为瓦解晋国东方的战略碉堡——鲁国,加大对鲁国联络。时鲁国三桓季孙、叔孙、孟孙夺得鲁国军政大权,分别与晋国侈卿建立起较为牢固的跨国联盟以作为外援。
鲁宣公及东门氏(即公孙归父,东门襄仲之子)在晋国霸业一片迷茫之时,积极联络齐国当权派以作为对抗三桓。鲁宣公与齐顷公,一拍即合。经过几年的奋斗,齐顷公胆子越来越大。楚庄王二十二年(前592年),晋景公命时任中军佐的郤克出使齐国,征召齐顷公参加会盟。齐顷公玩心大,竟在朝堂之上捉弄郤克。后在敛盂之会上,齐国代表高固(高宣子)又逃席而去。
楚庄王二十三年(前591年)开春,郤克鼓动晋景公,晋景公忍无可忍,率军与卫太子臧伐齐,也只是小打小闹。在晋国霸权最为迷茫的那几年间,楚庄王联齐以制晋的战略取得极大成功,使得晋国长期忙碌于在北方与齐国周旋,基本无暇南顾。
楚庄王二十三年(前591年),楚庄王突然病重,他已经预感到自己不久人世,招重臣至病榻之前,望着太子审。其弟子重、子反,申公巫臣等在一旁听候庄王遗命,知会其意。同年秋,楚庄王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与世长辞。
令尹子重、司马子反依照庄王意志,拥立年仅十来岁的太子审为楚君,是为楚共王。公子婴齐摄君事,主内外,掌握了楚国的军政大权。
楚庄王尸骨未寒,贵族间的新仇旧恨迅暴露,以令尹子重为的王族与申公巫臣为的屈氏卿族矛盾激化。子重、子反素恨屈巫,屈巫预感到危机来临,便左右逢源,最终带着寡妇夏姬,流亡他国以避政敌的迫害。子重、子反杀掉了屈巫留在楚国的同族,瓜分了其家族的财产。悲痛万分的屈巫联络晋国外交大使郤至,意欲投奔晋国。晋景公任之为大夫,命其往吴国,教吴人以军阵之术与抗楚之策,吴国始强,令楚国后患无穷。
就在子重、子反为排斥异己殚精竭虑时,晋国正卿郤克以其侄郤至专对楚国外交,与楚人周旋。郤克之志在齐而不在楚,乘楚国重臣反目之际,于前589年出动大军攻伐齐国,齐顷公大败而还,与晋国结盟。楚国联齐制晋的计划彻底破产。
为了挽回颓势及霸主荣誉,这一年冬天,子重辅佐楚共王出兵北上,攻至鲁国,号召诸侯会盟。十三国代表汇聚蜀城,规模虽大,却各怀心机。这不过是楚庄王昔日功业的最后回光。
楚庄王死后几十年间,楚国国力直线下滑,很快被晋国反。子重为缓衰败之势,欲与晋国弭兵,平分霸权。楚共王晚年,目睹着晋悼公一次次会盟诸侯,声势昊天,暴病而亡。至楚灵王时,欲重塑庄王之盛却好高骛远,身死人手。楚平王时,奸逆当权,继续沦落;至楚昭王,几为吴国所灭,楚国永恒的退出了争霸行列。楚国的霸业渐行渐远,名存实亡。
楚庄王一生武功巨大,楚庄王三年(前611年),楚庄王亲自指挥楚、秦、巴联军灭庸服群蛮百蒲;楚庄王八年(前6o6年)楚庄王亲帅大军伐6浑之戎,饮马黄河,观兵周疆,问鼎周使,创历史佳话;楚庄王九年(前6o5年),楚庄王亲领大军平定楚国战神——若敖氏的叛乱;
楚庄王十六年(前598年),楚庄王伐陈灭陈,之后听从申叔时的谏言而恢复陈国;从楚庄王十年(前6o4年)到楚庄王十七年(前597年),楚国六次伐郑,使郑臣服,开霸业之始;楚庄王十七年(前597年),楚庄王亲帅大军与前来救郑的晋军在邲地决战,大胜晋国,立威定霸;
楚庄王十九年(前595年)楚庄王亲帅大军围宋九个月,霸业达到顶峰。楚国八百年中灭六十余国,地方五千里,楚庄王在位期间就“并国二十六,益地三千里”可见其武功之盛。
楚庄王在位期间现和使用了许多人才。被劫持事件中现和使用庐大夫戢黎;早年沉溺于淫乐、“自静三年”时现和使用了伍举、苏从等一大批人才,此后提拔和使用虞丘子、子孔、孙叔敖、子重、子反、蒍贾、伍参、申叔时、申公巫臣等文武人才。
在楚庄王现和使用的人才中,孙叔敖是杰出的代表。孙叔敖兴修水利,展农业生产;注重法治,稳固国内;整顿军队,增强军事实力,助楚庄王成为霸主。
“孙叔敖日夜不息,不得以便生为故,故使荆(楚)庄王功绩着乎竹帛,传乎后世”。司马迁也说孙叔敖“忠为廉可治楚,楚王得以为霸。”尽可见,孙叔敖对楚庄王称霸的巨大作用是大家公认的。
善于纳谏也是楚庄王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内因之一。楚庄王一生有许多人给他众多谏言,他不以身份高低为标准而以是否有道理为标准,采纳其中有道理的谏言,有的已经做错了的就立即改正。楚庄王一生采纳的重要谏言有:“自静三年”,时伍举冒死巧妙进谏,苏从冒死直言进谏,楚庄王采纳他们的谏言而振作奋起,使楚国官场为之一变,楚国大治;
楚庄王十七年(前597年)邲之战前夕,楚庄王前任令尹虞丘子、现任令尹孙叔敖等都不想和前来救郑的晋军打仗,武参两次进谏,认为晋三军主帅与副帅在主战与主退这个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晋军将士无所适从,副帅不听主帅节制,自行其是,晋军必败,楚国是君统军,晋军是臣领兵,君遇到臣后退传出去是笑话。
这番说辞终于打动楚庄王,楚庄王采纳武参的主张从而取得邲之战的胜利,立威定霸;楚庄王十五年(前599年)采纳申叔时的复陈建议,灭陈后随即复陈,诸侯闻之皆朝于楚,并得到孔子好评。
孔子读史至楚复陈,喟然叹曰:“贤哉楚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随武子:“举不失德,赏不失劳。老有加惠,旅有施舍。君子小人,物有章服。贵有常尊,贱有等威,礼不逆矣。德立、刑行、政成、事时、典从、礼顺。”
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楚庄王也算名不虚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