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明月清风抱剑来上一句 > 第49章 张三丰1(第2页)

第49章 张三丰1(第2页)

元龙咳嗽一声提高嗓音说道:“据我所知,李白不但来过黄鹤楼,而且还多次来过黄鹤楼,这是大家共知的事实。当年他正是年轻气盛之时,岂有不留下诗篇的道理?那又为什么没有留下呢?因为当他第一次兴高采烈地登上黄鹤楼时,却看见崔颢的“黄鹤楼”诗挂在这里: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一看崔颢这诗,心中犯难了,因为崔颢是他最尊敬的前辈,如果自己写一诗在这里,人们自然会将他的诗和崔颢的诗作比较,如果他的赶不上崔颢的诗,自己就贬低了自己,不合算;如果过了崔颢,这又是对自己尊重的人不恭,藐视了前辈。他左右为难,最后说了一句:‘黄鹤远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就下楼去了。但他又不甘心,他就跑到千里之外的江宁府的凤凰台上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一诗来和崔颢的‘黄鹤楼’,但崔颢的韵脚他已记不清了,只记得什么‘洲’,最后是个‘愁’字结尾。于是他就在台上写起了凤凰来: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露洲。

总为浮云能遮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千百年来,这两诗都为后人所传诵,都是不朽名诗。但我细细将二人的诗句进行过比较,我们不难看出崔颢的诗偏重写景,特别是最后两句,描写了诗人失意、消极和苦闷的心态。

再看一下诗仙李白的诗,一开始就用凤凰来对黄鹤,同时把自己比作凤凰,崔颢在前三句里连续提到黄鹤,未免有些重复,累赘之感。李白只在前面第一句中重复了一次,而且是自喻,可见他当时心情不错。接下来看一下第二行诗:‘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其中包涵了诗人蔑视权贵的心态,第三行也是写景,但气势磅礴,没有消极低沉,悲天悯人的感觉;特别是最后两句用‘浮云遮日’来隐射朝廷邪臣敝贤,如浮云蔽日。他这一个‘愁’字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朝廷和君王而愁,是为江山社稷和百姓而愁,正如范仲淹所说的‘居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因为当时的安史之乱,玄宗逃出长安。诗人当时的忧君忧国的思想境界,要比忧个人‘乡关’愁高尚得多。当然这仅仅是个人之我见,不足为凭。我对作诗是外行,评论诗那更是门外汉,只不过小时候碰巧读过这两唐诗,今天才在这里冒冒秀才的酸气而已。自古以来,对这两诗褒贬不一,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罢了,我也不一定正确。李白是唐朝有名的诗人,被人称作‘诗仙’,其诗风格豪放、清新、飘逸、洒脱、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和神话中吸收营养,构成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代表我国古典文学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峰。”

元龙说完,大家一边叫好,一边鼓掌,茅成说道:“好,说得好,没有想到大哥还会评论诗哩!”

张必先解下腰间佩剑双手呈给元龙道:“大哥,你说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这佩剑是你的了,你要知道这是一把名剑,不是普通的剑。这是我祖父花高价买的,削铁如泥,柄上有花纹和图案,好像还有字,不知写的什么,我祖父怀疑这剑可能还有一把,可能是雌雄剑,并说让我父亲和我继续破解,如果三代人破不了,就说明此剑和我们无缘,叫我转送有识之士,让他去破解去。我曾暗中誓,有谁解我这个谜就将宝剑相送,同时真心拜他作我大哥,今天我知道了李白这个谜,理当宝剑相送,并诚心诚意拜朱兄为大哥。”

张必先把剑放在手中跪在地上,磕一个头,叫喊:“大哥!”

元龙忙扶起张必先说道:“兄弟,快起来,我们早就是好兄弟了。只是我不好明说,因为你是富家子,我是个穷光蛋。”

张必先站起来爽快地说:“哎,我们结拜是以义结拜,又不是财富结拜,只要义气相投就结拜,管他什么财富不财富。大哥,这宝剑你就收了吧,就当弟送给你的,如果你不收,我只有把它丢进长江里去,因为我不能违背自己的誓言。”

众人说道:“大哥,这是张哥的一片心意,你就收下吧!”

元龙只好伸手接过宝剑从鞘中抽出来,只见宝剑长三尺,剑光闪闪,寒气逼人,对剑口吹一口气,剑就出悦耳的声音,如同音乐一样悦耳。元龙详细看了剑柄,果见剑柄上有些图案,不知是什么意思。元龙突然想起,师父当年说过,师祖也有一把宝剑,叫什么‘明月剑’,从不示人,也是雌雄剑,但没有‘清风剑’,不知清风剑在何方,要是这一把是清风剑就好了。不妨这次上山请教一下师爷。他心中虽然这么想,嘴上却说道:“兄弟,你这次给我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你想想,我一个和尚,出门腰里挂一把宝剑,这不滑稽可笑吗?和尚的戒条中明文写着:不杀生,我却挂一把宝剑在腰,人家会说我是偷来的或抢来的。”

“这好办,”吴良说道,“我暂时帮大哥保管着,等大哥今后用得着时,我再还给大哥送来就是,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接触,我觉得我们大哥是‘终非池中物,毕竟会升腾’。总有一天你会用得着的,所以我替你保管好就是。”

大家都说:“好,这是个好主意。”

元龙把宝剑交给吴良说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我现在放下宝剑,立地成佛!”

大家都笑起来。茅成说道:“张哥和我们自然也成了结拜兄弟,他排行第几呢?我们好称呼他。”

元龙问了一下,张必先年纪在邓愈和吴良之间,于是就排老三,张必先就重新见礼,加入了他们这个团伙。丁德兴说:“吴复,你今天赶上点了,干脆你现在就在这向大家磕三个头,排在后面作老幺,这样我们就八弟兄在黄鹤楼聚会了,怎么样?”吴复听了,自然高兴,就上前几步,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说道:“众位哥哥,小弟在此给你们磕头了,请各位哥哥今后多关照小弟。”

这七个人后来果然都在朱元璋帐下效力,为大明朝的建立立下了功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