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泰昌大明笔趣阁 > 第51章 使团北上之路(第2页)

第51章 使团北上之路(第2页)

天津,原名直沽。明惠宗建文二年,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从直沽兵南京,与其侄子朱允炆展开了并不漫长的皇位争夺战。两年后,洪武三十五年、同建文四年,明太宗朱棣即位,年号永乐。

为了纪念“靖难”壮举,朱棣改“直沽”为“天津”。“天”即天子,而“津”则是渡口。故所谓“天津”即“天子渡河之地”。永乐二年,在三岔河口西南小直沽一带,设卫筑城,称天津卫。

永乐三年和四年,朱棣又分别设置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永乐初,三卫共有屯田兵一万六千名,负责拱卫京师。万历四十八年,天津三卫有兵几何已不可考。

“佛郎机人?”因为每天都有各种货船顺流而上赶赴北京,所以直到停船之后半個时辰,天津卫指挥佥事姜廣纯才带着一队卫兵登上耶稣会使团的船。

“大人,这是礼部的函件。”龙华民作揖后,把礼部的文书递给姜廣纯。

姜廣纯接过文书,很快就看完了。“面圣?哼!”他没有对面圣的事情表什么意见,只是说:“你们佛郎机人还真是会做生意。”

他的言下之意很明确,你这船里装的东西是货。

“大人,规矩我们懂的。”龙华民拿出上一个关口的文书和六张一百两正的银票。“杭州宣昌记的票,钱庄的暗语也夹在里面。”

“宣昌记,成。”姜廣纯点点头,收下文书和银票。

宣昌记信誉极好,而且在京杭沿线各重镇都有分号。因此他家的票几乎等于这一带的通货。

“大人。”龙华民从怀里掏出差不多十两碎银子,这是他提前剪来准备好的。

银票递上去,从上面儿的卫指挥使,到下边儿出这一趟差的卫所兵都得有分润。但碎银子递给管事儿的,那就是管事儿自己收着了。

银票是规矩,碎银是孝敬。

“嗯。验货吧。”开舱验货是必要的程序,但要是卫所不给你行方便,能从月初拖到月底。“都有什么呀?”

“书册、大炮、鸟铳和一些不值一提的西洋小玩意儿。”龙华民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大炮、鸟铳?辽东的?”姜廣纯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火药呢?”

火炮、枪械之类的东西不是问题。因为无论是买炮还是献炮都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只要船上没有足够的射药,不具备进攻的能力就行。

“规矩懂的。只有这些家丁带了些防身用的。”龙华民很自然地把那一队雇佣兵说成是家丁。

“很好。只要查完没现火药,你们就可以进京了。不过进京的人得把火铳留在船上。”姜廣纯收了钱,心情不错。“今天有些晚了,在天津过一夜吧。等明儿一早再去,要是城门关了,你们就得在郊外过夜了。”

“多谢大人。”龙华民作揖拜谢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