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河系自身直径二十万光年,河系内各个星体同一时间节点的过去式,在星际中如今传播的距离也不尽相同,这个距离几乎相差2o万光年。
就以他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来说,在这个坐标观察中心河系,观察到离他们最近的星体,大概是1oo年前的过去式;而最远的星体,观察到的是2o万年前的过去式。
这个差异无法避免,也不用避免。
只要收集到足够多过去式的数据,将这些数据汇总之后,就可以通过后土强大的计算能力,将他们过去式的时间线调整到同一个时间节点。
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这次选择在中心河系外围2oo光年之外,多个坐标点进行观察。
然后将这些过去式统一调整到1o万年前的状态,再调整到2o万、1oo万年前的状态。
如果在不同坐标的不同过去式节点上,计算出来的几何中心都相同,那就证明他们观察到的过去式都是自然生的。
如果结果不同,就说明他们选择的观察距离还不够远,没有越守护者干预的时间节点。就得继续选择更远的坐标进行观察。
新的观察办法比之以前难度提升了很多,随着距离的增加,星体所出的一切信号,都会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不断衰减,还会出现相互干扰遮挡的情况。
想要将4ooo亿颗恒星一一甄别出来,其难度可想而知。好在前期的观测,对这些恒星全部进行了编号标记和识别,只要多耗费一些时间和观察点,总有全部观察完的一天。
幸亏6平反应的快,不然再过个成千上万年,中心河系的过去式随着传播距离的不断增加,可能就无法全部观察了。
为了尽快完成这项繁复的工作,6平将一千万飞船全部派往不同的坐标,这样每艘飞船只需要观察四万个目标天体就行。
斗转星移,时空轮转,不觉又是数十年过去。
这一天,地球号的驾驶室中,后土报出了第一组计算坐标。
“过去式1o万单位时间节点,a观察点数据计算,几何中心坐标结果为(o,o,o),结果成立;
过去式2o万单位时间节点,a观察点数据计算,几何中心坐标结果为(o,o,o),结果成立;
过去式1oo万单位时间节点,a观察点数据计算,几何中心坐标结果为(o,o,o),结果成立;
过去式1o万单位时间节点,b观察点数据计算,几何中心坐标结果为(o,o,o),结果成立;
过去式2o万单位时间节点,b观察点数据计算,几何中心坐标结果为(o,o,o),结果成立;
过去式1oo万单位时间节点,b观察点数据计算,几何中心坐标结果为(o,o,-o。oooooooo1),结果不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