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9章
三日时间,如白驹过隙。
昆明城外官道旁,黑甲卫列阵待发。四千余人,玄甲森然,反射着高原清晨的光线,腰间佩刀,面无表情,如同沉默的铁铸雕像。他们身后的战马亦披挂整齐,不安地刨着蹄子,打着响鼻,呼出的白气在微凉的空气中消散。尘土在马蹄下微微扬起。
朱梓端坐于一匹黑色骏马的马背上,身着便于行动的劲装,位于队列的最前方。他年轻的面庞上没有太多表情,目光平静地投向不远处的昆明城门方向。几个月的烽火与奔波,似乎并未在他身上留下太多疲态,反而多了一种沉淀下来的锐利。
城门处,出乎意料地聚拢了不少人。许多是附近的百姓,衣着朴素,脸上神情各异,有敬畏,有感激,也有掩饰不住的好奇。他们远远地站着,看着这位即将离去的年轻亲王和他麾下的精锐部队。人群中,还混杂着几位服饰华丽的人物,正是本地的几位土司头人。他们被随从簇拥着,站在比普通百姓更靠前的位置,脸上堆满了恭敬的笑容,频频点头哈腰。然而,在那过分热情的笑容之下,眼神深处隐藏的东西,却不易分辨,或许,是某种卸下重担后的轻松。这位权柄显赫、行事莫测的潭王殿下终于要离开了,长久以来压在他们心头的那块无形大石,总算可以暂时挪开了。他们暗自庆幸,这位王爷在云南的时间并不算太长。
“殿下,时辰差不多了。”严武催动座下战马,来到朱梓身边,声音压低提醒道。他的目光警惕地扫过城门口的人群,尤其是那几位格外显眼的土司头人,握着缰绳的手指微微收紧。作为卫队的指挥官,任何可能的威胁都是他需要防范的对象。
朱梓微微颔首,并未立刻回应。他的目光从那些面容淳朴、眼神复杂的百姓脸上缓缓扫过,似乎想记住些什么。随后,视线在几位笑容可掬的土司头人身上短暂停留,最后才收回,望向前方那条通往北方的漫漫长路。这条路,他来时走过,如今再走,心境已全然不同。
“恭送潭王殿下!”人群中,不知是谁率先喊了一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恭送王爷!”
“王爷一路顺风!”
百姓们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带着一种发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他们或许不懂朝堂之上的风云变幻,不懂军国大事的深层谋划,但他们记得这位年轻的王爷曾经在篝火晚会上与民同乐,记得他整顿军纪、惩治恶霸的雷厉风行,也记得是他率领军队平息了战火,带来了久违的安宁。这些朴素的认知,构成了他们此刻真挚的祝福。
几位土司头人见状,也连忙跟着更加卖力地躬身行礼,声音洪亮地喊道:“恭送殿下!殿下一路保重!”姿态谦卑到了极点,仿佛恨不得将头埋进尘土里。
朱梓并未多言,只是对着人群的方向,略微抬起戴着皮质手套的右手,轻轻一挥,算是回应了所有人的送别。繁文缛节和客套话语,在此刻都显得多余。他勒转马头,正准备下达出发的命令。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自身后传来。一位身着元帅铠甲、气度沉稳的将领策马赶了过来。来人正是信国公傅友德。他并未直接与朱梓说话,而是将目光锐利地投向了严武。
傅友德将马靠近了些,声音不高,话语却极有重量,对着严武叮嘱道:“严武将军。”
严武立刻在马上抱拳,身体挺直:“傅帅!”
傅友德看着他,语调沉稳:“殿下安危,系于你一身。此去京城路途遥远,沿途情况复杂,万望将军谨慎护卫,须臾不得大意。切记,一切依圣旨行事,早日抵达京城,莫要在途中节外生枝。”他停顿了一下,目光似乎更加锐利,“此番平叛,你功劳不小,陛下心中有数。护送殿下平安还朝,更是大功一件,陛下必有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