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你去龙江船厂看过了吗?”
朱高煦开口,并往东宫内里走去。
郑和跟上了他,差他半个身位紧跟着,嘴里不断回应:
“奴婢去看了,龙江船厂已经在建造五千料战船了,不过这船能否下水成功,他们心里都没底。”
“此外,奴婢回来时还去翻看了金州船厂的消息,他们已经按照殿下您的教令,将九连城改为定辽县,并且准备在当地修建船厂了。”
定辽也就是后世的丹东,对于朱高煦来说,眼下的东北木材资源丰富且方便运输,在东北造船不仅能促进当地实业,还能方便日后的其它产业建设,因此他保留金州造船厂,还开辟了定辽造船厂。
龙江造船厂的技艺是大明最高,一旦五千料大船能在这里建造成功下水,那朱高煦就会迁徙其中部分工匠前往定辽船厂,在那里建造海船。
“福建的造船厂也要早早修建起来,我们虽然只修建二百余艘战船,不过日后朝廷一旦开海,它们就需要应对民间需求了。”
朱高煦走进了春和殿内,郑和也将他的话给记了下来。
“殿下。”
殿内,等候许久的郁新、黄福、夏原吉、胡纶四人开口,朱高煦也示意郑和:“赐座。”
“是!”郑和令人赐座,郁新四人也成功入座。
朱高煦坐在几年前朱允炆坐在的位置上,旁边站着郑和,面对的是郁新四人。
郁新、夏原吉、黄福三人论起年纪,分别是六十五,三十五和三十九。
此刻的他们三人愁眉苦脸,显然是被朱高煦一项又一项的大工程而头疼。
“我知道三位为何头疼……”朱高煦开门见山:
“疏通黄河,迁都北京,设置海军……还有眼下的山东等四都司军屯粮废除,以及每年供给关外六百万石粮食等事情都是大事,都需要花钱。”
“高皇帝尚在时,我常为朝廷创收,而今花费不少,却并非为了个人利害,而是为了朝廷。”
朱高煦对三人解释了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同时也不忘安抚三人。
“吕宋、日本等地皆有金银铜矿,以我看山点矿的观察,拿下这些地方,朝廷起码能获利二百万贯。”
“殿下!”郁新听到‘拿下’二字就坐不住了,他作揖道:“前元未尝没有征讨日本,可结果却十分惨淡。”
“我固然知道。”朱高煦笑着抬手,示意郁新别激动,同时解释道:
“日本的金银铜矿,主要在鲸海的一座海岛上,那座海岛除了被他们拿来流放一些犯人外,此刻并无人现上面的金银铜矿,因此想要夺取十分容易。”
“另一处铜矿,在日本……”
朱高煦说着,目光示意郑和,郑和也连忙将一幅朱高煦所绘画的日本地图挂起来。
这张丈三长宽的地图,几乎将大明和朝鲜、日本囊括进去,其中两个地方被朱笔圈起来,一个是佐渡岛,一个是石见地区。
“诸位请看,这个金银岛(佐渡岛)几乎无人,而我已经令人修建驿道,日后完全可以走鲸海卫(海参崴)前往金银岛。”
朱高煦用教条指着地图上的各种地名,这些地名都被标注了出来,很容易看懂。
“此外,日本石见地区也有金银矿,不过当地属于日本国本土,我们必然无法上去开采金银矿,因此我才筹建海军,准备让郑和与海军一同前往日本。”
“第一,可以展示天朝国力,威慑宵小。”
“第二,可以建立朝贡贸易,以少量金银购买石见地区北边的隐歧群岛,在当地建立一个长久的商埠。”
“第三,可以驻扎少量军队,保障朝廷在鲸海和隐歧的利益。”
由于有地图,因此朱高煦对日本的态度浅显易懂,三名大臣闻言虽然并不支持,但也没有之前那么反对了。
见三人态度转变,朱高煦也让郑和挂上了南洋的地图。
依旧出自朱高煦所绘,尽管精确不如后世,但大体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朱高煦将教条放到了广州,然后指向吕宋:“从广州出前往吕宋,然后在南洋进行第一次下西洋活动,朝廷的商品可以在这些地方换取许多珊瑚、香料和珍珠。”
“这些东西带回后,起码能给朝廷带来数百万贯的收入,仅此一项就可以解决东北和营造北京的问题,加上东洋贸易,黄河疏通也就不用担心了。”
“同时,吕宋有大量的华侨,朝廷可以招抚华侨设立衙门,让他们负责当地的矿产开采事宜,朝廷只需要训练他们,提供兵器甲胄就足够。”
“以当地的情况,我估计第一年贸易能带回十数万贯,后续只要找到金银铜矿,每年起码能有五六十万贯的收入运至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