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室肯定是支持的,甚至不涉及到自身利益,并且想掺和进海贸圈子里的人,也都是支持的。反对的既得利益者,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这就给了承辉帝团结大多数人,打击一小撮既得利益者的操作空间。
回到铸币这个事情呢,这是另外一个具体情况了。
从法理上,国家掌握铸币权利,这是即便有反对,皇帝强行推行也是能做到的事情。
区别在于,反对的力量大小,不至于像清欠那样,想推行权贵集体反对,文官集团不配合。太上皇还在后面推波助澜,结结实实的给了承辉帝一个大B兜。
贾琏被夸奖了,但却没有任何骄傲的想法,想抱紧皇帝的大腿,还需要准确的定位,保证自身的安全,贾琏先想到的是和珅。这为乾隆宠臣的下场不好,原因是给当猪养了。
贾琏不能犯和珅的错误,所以他的定位就是一个为皇帝捞钱,但又不能被当做猪来养的臣子。具体一点,就是借鉴和珅又不走和珅路线的钱罐子路线。还是建立在不会招致太多反对,又不会导致底层百姓利益受到太大影响的前提上的路线。
和珅搞出“赎罪银子”这种操作,在贾琏看来,简直是脑子有坑到了极致。
最主要的和珅是个宠臣的同时,还是个权臣,这就不是能全身而退的选择。
通俗一点,就是让皇帝离不开自己,又不会忌惮自己。
舒舒服服的过完一辈子富贵人生,这才是贾琏结合当下实际做出的决断。
什么?造反,社会改革?
开始什么玩笑呢?
贾琏不是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性格,更不没有那种道之所在,吾独往的理想主义者。
社会变革的难度有多大呢?
以清朝为例子,1841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整整一百零八年,才走完了社会变革之路。
就这,还是在外部压力巨大的前提下,国内的有识之士殚精竭力,前赴后继,牺牲了无数的仁人志士,才达到了目的。
就大周朝这个现状,你想搞社会变革,失败身死是必然的。
这就不是什么教育程度的问题。现代社会那种教育普及的程度下,多少社会底层还在为资本的利益做辩护呢。
大周朝的未来会走向何方,贾琏是一点都不关心,他只关心自己能不能一生荣华富贵。
与别的权贵相比,贾琏最多就是道德底线稍微高一点。
张廷恩总算是找到机会接了一句:“琏哥儿确实有想法!臣不及也!”
承辉帝笑着摇摇头:“爱……,张尚书自谦了,如今朝局混沌,应付局面就够头疼的,哪有心思想别的。”
贾琏很及时的笑着捧哏:“王爷和先生身在居中,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句话给承辉帝的心思转了个弯,看似笑眯眯的反问一句:“你既关心朝局,不知有何高见啊?”贾琏当时脸上笑容僵硬,心道:这是我能乱讲的?
张廷恩也是心头一颤,暗道:陛下这话不好应对,千万别认为是病急乱投机。
关键张廷恩这时候没法开口,一开口只能是帮倒忙。
贾琏还不能不回答,好在他对于糊弄上级的勾当很是熟练,不假思索便道:“您可真看得起我,荣国府家里的事情,我都没弄明白呢,何况朝廷里的事情呢?”
一句话给承辉帝听的乐了,这还真就是实在话,于是便笑着摇头道:“也是,贾府的老太君,不说了,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