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象升搖頭道:「你不懂,你不懂。他並非為皇帝殉節,而是為大明殉節。歷朝歷代,鼎革社稷,總是得有人殉節的。」
張鐵牛嘀咕道:「殉什麼節?讓老百姓吃飽飯才是正理。」
對牛彈琴,說不明白,盧象升懶得再講。
待城中官兵出城投降,盧象升才說道:「厚葬義士吧,我自己掏銀子。」
「拜見將軍!」方岳貢帶著官吏作揖迎接。
盧象升認出了方岳貢,提醒道:「張兵院,這位方先生極有名望,江南第一條海堤石塘,便是他督造建設的。保護良田無數,賑濟萬民溫飽,上海縣如今還有他的生祠。」
張鐵牛本來對方岳貢不屑一顧,聽聞此言,頓時拱手笑道:「你是個好官,老張這就給你行禮。」
方岳貢回禮道:「將軍不必如此,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此情理之事。」
就在他們說話的時候,城內守軍已經全部出來,他們放下兵器跑來找活干。
大軍抵達安慶,自然有許多輜重,守軍又多為遊民苦力。這些人不願打仗,只想做苦力賺錢,趁機給大同軍搬運輜重。
「將軍,船上的軍糧給我們搬吧!」
「就是,我在碼頭扛了好幾年包,身體壯實得很。」
「大王給些活干咧,工錢很低的,保證比南京的苦力要得少。」
「……」
這些人,剛剛還是安慶守軍,轉眼就點頭哈腰過來攬活。
盧象升哭笑不得,滿腹心緒,只能化作一聲嘆息。
他經常跟流寇打仗,這種情況不可能出現在流寇攻城的時候。別說遊民苦力,就連城中住戶,遇到流寇殺來,也會自發登城防守,因為流寇進城必然搶劫!
這不是兵威強盛就能做到的,還必須仁義之名遠播。
安慶百姓知道,只要投降趙天王,今後肯定有好日子過。
整個長江沿線的城市,都曉得這般道理。只隔著一條江,他們聽到無數傳聞,對岸農民都已經分田,城中百姓也無苛捐雜稅。
那是多麼美好的生活,趙天王怎還不打過江來?
「天下大同!」
「趙天王萬歲!」
百姓剛開始有些疑慮,見大同士卒秋毫無犯,於是紛紛走出家門,站在街道兩旁圍觀歡呼。
盧象升隨軍進城,看到歡騰慶祝的百姓越來越多。
這種感覺很荒誕,又讓人迷醉。
白天維持城內秩序,盧象升晚上拿出《大同集》。這本書他讀了十多遍,但每次閱讀都有的感想。
書中的許多道理,可以在宜興農民身上得到驗證,也可以在安慶城民身上得到驗證。
盧象升也體恤百姓,天雄軍也是秋毫無犯。
但天雄軍和大同軍,明顯不一樣的。
一個是給皇帝打仗,一個是給百姓打仗!
盧象升反覆閱讀《原君》、《原臣》、《原民》三篇,他終於徹底理解趙瀚所說的天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