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坐到半夜,張溥終於落筆。
只不過嘛,他原本想寫《駁三原論》,真正下筆卻變成《補三原論》。
張溥覺得這套理論還有漏洞,自己有責任將其補齊,否則今後可能出大亂子。
至於什麼吳王,什麼駙馬,去他娘的,大明國祚關自己屁事!
張溥以前的文章,就差指著崇禎臭罵了。
張溥不是腐儒,他不會天真的認為,禪讓就能延續什麼國祚。他這次跑來南京,是為了快統一天下,順便給自己撈一份功績。
等看完《三原論》,張溥就知道事不可為,這玩意兒涉及到法統之爭。
而張溥,是傾向於「受命於民」的。
接下來幾天,張溥都在陳丹衷家裡寫文章,把陳丹衷急得團團轉。
「先生怎麼還在作文?當串聯更多士子請願!」陳丹衷焦急道。
張溥笑著說:「別請願了,沒有用的,你且去讀三原篇。」
陳丹衷驚愕道:「先生何意?」
張溥說道:「不受封也好。君主受命於民,方可約束之,不令昏君頻出也。」
陳丹衷徹底傻眼了,怎麼西銘先生也放棄鬥爭?
又過兩日,張溥前去都督府,拿著文章請求拜見趙瀚。
趙瀚把張溥的《補三原論》讀完,雖然沒什麼建設性內容,但也算把三原主義變得更圓潤,當即笑道:「先生大才,下次重印《大同集》,當把這篇《補三原論》也加進去。」
張溥說道:「受命於民,這是極好的,遙遵三代之治也。三代聖王,緣何禪讓?皆因受命於民,有功德者居之。受命於民,便是仁政跟腳,恰合孔孟之道,此為儒家之至理。得民心者,便得天命,承天便是應民。先有民心,才能得天命眷顧。而非先有天命,就能獲得民心。洪武皇帝得民心,自有天命襄助。崇禎皇帝本有天命,卻失人心,而天命棄之也。」
「哈哈,便是此理。」趙瀚笑道。
在張溥筆下,把君權、民心、天命給統一了。
張溥問道:「既然君王受命於民,又如何約束君王殘民害民呢?」
「制憲。」趙瀚說道。
「制憲?」張溥沒聽明白。
趙瀚解釋說:「就是制定一部《憲法》,約束君主之權責。至於《憲法》內容,我暫時還沒想好,你們也可討論一二。」
趙瀚想要制定的《憲法》,絕非資本主義憲法,更不是搞英國那種君主立憲制。
趙瀚《憲法》之下的皇帝權力極大,遠遠大於立憲之後的德國皇帝。
正是不肯放棄太多權力,防止被群臣架空,防止被商人篡國,因此趙瀚遲遲無法確定具體內容。
他有幾十年的時間去思考,不著急。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