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再組織非常嚴格的公考,考上的可以做官,考不上的沒有任何士紳優待。
並不限制女子參加公考,但傳統觀念作祟之下,恐怕能當官的女性並不多,就算當官了也很難正常升遷。考內廷女官,是趙瀚留給她們的另一條路子,在內廷當官幾年之後,可以辭職重回到民間,算是在皇城之內鍍一層金。
別扯什麼文官利用女官控制內廷,控制不住的,誰敢這樣做就是找死。
順便一提,清朝宮女是內務府徵召。但如果是八旗秀女,則通過戶部入宮,要麼做嬪妃,要麼做高級宮女,哪個戶部官員敢通過秀女控制皇宮?
即便是明朝海選妃子和宮女,看似由地方太監負責,其實是各地文官幫忙海選。而且,大部分文官都避之不及,生怕自己表現太積極,會影響自己的官聲和名聲。
趙瀚這次讓六部官員幫忙挑選內廷女官,是因為內廷還沒建立起來。
不讓文官幫忙,難道讓趙瀚親自負責?
……
跟徐穎、王調鼎、黃宗羲討論之後,趙瀚又召集各部官員詳細討論,最終確定了最的中央機關結構。
今後的國家運轉如下:
皇帝、內閣、十曹、十部,四大機構。
小事由各地官府處理,大事則層層上報。
十部把事情交給內閣,並附帶自己的處理建議。
內閣進行商討決策,儘量採納十部意見。如果不採納十部意見,必須在內閣進行討論,並給出自己的正當理由。
內閣決策之後,交給十曹審核。
審核通過,十曹再交給皇帝過目。皇帝同意並簽字,十曹便可簽發,具體交給十部去執行。
一般情況下,如果內閣、十曹、十部的處理意見相同,皇帝不能輕易駁回。
這三大機構,是互相競爭的,他們如果意見統一,那就不會有什麼錯誤。真要聯合起來搞皇帝,肯定是皇帝出了啥問題,或者是整個文官系統已經徹底崩壞,又或者是出了一個左右朝政的權臣!
同時,皇帝的工作強度也降下來。
三大機構意見相符的政事,皇帝可以抽看或者略看。只有兩大機構意見相同,皇帝應該細看。若是三大機構意見迥異,皇帝就該把相關人員叫來集體商討。
這樣做以後,趙瀚每天的工作量,肯定能下降七成以上。
趙瀚不是朱元璋,那位勤政過頭了,甚至親自處理皇城失竊案,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過問。
事情既然定下來,各級官員也要做出調整。
龐春來擔任內閣輔,李邦華擔任內閣次輔,田有年擔任普通閣臣,內閣暫時就他們三個。另外,還有一大票中書舍人,相當於三位閣臣的秘書。
十部、十曹官員,也各有遷調。
特別是十曹主官,全部由各部右侍郎調任,趙瀚的秘書們悉數被外放做官。
徐穎繼續搞情報工作,與各個部門對接,但只受趙瀚本人管轄。
一下子擴編許多機構,而且還有許多女官、宮女,趙瀚這地方快住不下了,女官們都得幾人一間屋子。
……
費純正式遷為財部尚書,銀行那邊交給他人打理。
「國庫里還有多少錢?」趙瀚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