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扯了,讀完一年就走人,早點打工賺錢補貼家用!雖然年齡太小,但給店鋪糊紙盒子還是可以的。
而坐在前面兩排的學生,都是老師挑選出的好孩子。他們即便出身貧寒,卻都有一顆向學之心,眼睛死盯著老師和黑板,生怕漏掉了半個字。
這裡的教學條件,寒酸到一個班只有一部字典,學生想查字典都得排隊輪流來。
其實還算好的,在偏遠的山區,整個學校只有一部字典。而且由校長保管,不得有半分損壞,學生查字典的時候,校長全程在旁邊盯著。
課間,孩子們蜂擁而出,跑到泥地操場裡撒歡嬉戲。
彌爾頓叫住一個學生,這孩子的衣服特別寬大。估計是家中兄長穿過的,補丁重補丁,不知已經穿了多少年。
「你叫什麼名字?」彌爾頓問。
學生好奇的看著洋鬼子,聽了通事官的翻譯,又得知這是外邦使臣,竟然拱手作揖說:「小子名叫袁宗儒,是學校先生幫忙改的。」
彌爾頓又問:「你父母是做什麼的?」
袁宗儒回答:「家父是秦淮河的貨船夥計,家母癱瘓在床,平日裡做些針線活。」
彌爾頓問道:「你讀書幾年了?」
袁宗儒回答:「三年了,今年夏天小學畢業。這裡的學生,很多都沒法畢業,考不過就只能拿小學肄業證。小子家貧,父母辛苦,因此努力勤奮,肯定能拿到小學畢業證。若是老天保佑,或許還能公費讀中學,小子一家就能脫去貧窮了。」
如今的各級學校,都是寬進嚴出。
畢業考試,並非學校組織,而是政府官員組織並監考。小學畢業考試通過率,還不到5o%,一半參與考試的小學生,只能拿到肄業證書而已。而公費升入中學的比例,甚至還不到兩百分之一。拿到了小學畢業證,又沒公費資格,那就只能自費讀書了。
所以窮人家的孩子,讀書的積極性不高,別說公費讀中學了,他們很可能小學畢業證都拿不到。
對於朝廷而言,小學畢業證必須卡得嚴。因為擁有小學畢業證,就有資格去考縣裡的吏員,不能讓阿貓阿狗也混進來。
像袁宗儒這種貧寒子弟,如果能公費讀中學,拿到中學畢業證就算一飛沖天。即便只拿到中學肄業證,也能在南京隨便找工作,很多商家和工廠都會搶著要。
「你的志向是什麼?」彌爾頓問道。
袁宗儒回答:「公費讀中學,中學畢業了考軍校。考大學太難,考府里的吏員也難,中學畢業生考軍校就簡單。軍校畢業了,就能分配做軍官。這是老師說的。」
這小子估計要被老師坑了,考軍校簡單,是因為中學畢業生,一個個都自視甚高。即便考不上大學,也能去考府里的吏員,報考軍校的少之又少。
但因為卷得太厲害,報考軍校的越來越多,等袁宗儒中學畢業,恐怕難度已經僅次於考大學。
傍晚,彌爾頓下山回去。
夜裡點起油燈,彌爾頓開始寫論文,標題叫《再論教育問題》。
「教育是一個國家強大的基石,而面向平民的公共教育,是教育發展的必然方向……」
「中國的教育,無疑是全世界最成功的。這裡的窮人孩童,除了體育課之外,跟富人孩童所學的一樣。在文化方面,只要他們願意學習,理論上是可以跟富人齊頭並進的。而且,中國的官員,是通過考試獲得職務。中國的文官制度,是一種具有流動性的良好制度……」
「英國想要變得更強大,必須引入中國的文官制度。而引入文官制度的前提,是要進行廣泛的平民教育……」
「兩百年前,英國打破了教會對教育的壟斷。但是還不夠,英國今後的教育,應該從慈善辦學改為政府辦學。慈善辦學的,往往是商人,他們只教平民孩童讀寫和算帳,然後將這些孩子招聘為雇員。這種教育體制,不能培養出真正的人才,甚至連拉丁文的公文都看不懂……」
「英國革命,已經殺死了國王,已經建立英吉利共和國。共和國有義務和責任,撥款建造更多學校,讓更多的平民子弟接受真正的教育。只要堅持辦學二十年,不斷擴大辦學規模。那麼二十年之後,英國將成為歐洲的文化中心,英國將擁有全歐洲最多的學者……」
彌爾頓滿懷期待的寫下這篇文章,但顯然是徒勞無功的,他實在想得太天真了。
當他再次返回英國,就會發現自己的共和國沒了,克倫威爾驅散議會自封為護國公。
共和國都沒了,還想讓政府出錢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