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旨!」
錢謙益還不能走,繼續苦等,因為還有別的稿子。
《明史》的本紀部分,也一併送來了,需要皇帝親自過目。
趙瀚先是讀了朱元璋的本紀,感覺還不錯,都是正面事跡,沒有添加亂七八糟的野史。
一直看到朱棣的本紀,趙瀚終於提筆畫圈,寫道:永樂帝當為明太宗,廟號成祖,豈非改朝換代乎?
這是給朱棣降級了,成祖肯定比太宗牛逼。
什麼嘉靖為了給親爹騰位子,於是把朱棣的廟號改為成祖,這種說法純粹就是瞎扯淡。
古禮為「天子七廟」,但從宋徽宗開始,就一直是「天子九廟」。
到了嘉靖時期,宗廟總共擺著九個皇帝。把朱元璋的祖爺爺祧出去,剛好八個,騰出一個給嘉靖他爹。哪裡還需要再祧?
真正的原因是朱棣配祭明堂,嘉靖把自己爹也送進明堂。這種做法簡直胡鬧!
由於親爹搶了朱棣的明堂香火,嘉靖為了補償朱棣,於是把明太宗改為明成祖。如此一來,朱棣就級別提升了,可以跟朱元璋一起,去享受每年的郊祀——等於本該朱元璋獨享的香火,莫名其妙被朱棣分潤去一半。
因此,嘉靖把朱棣改為明成祖,最大的受害者其實是朱元璋……當然,朱棣如果泉下有知,肯定也非常不爽,搞得他好像亂臣賊子一樣。
接下來的明堡宗之類,趙瀚都快掃過,在明憲宗的本紀仔細查看。
這版《明史》終於正常了,沒有萬貴妃殘害皇子,對朱見深的功績也更客觀。除了安置百萬流民之外,對朱見深在蒙古和遼東的功績,也濃墨重彩的寫出來。
畢竟建州韃子是大同朝的死敵,曾犁庭掃穴抄了韃子老窩的朱見深,自然要被描述為雄才大略的君主。
當然,負面評價也有,朱見深到了晚期昏聵不已。
一直讀到正德皇帝的本紀,趙瀚哭笑不得:「兩軍大戰七日,竟只斬蒙古十六級?」
錢謙益回答說:「陛下,臣等害怕弄錯,專門請教了都督府的將軍們。《明武宗實錄》應該沒有亂寫,甚至有可能在維護武宗,明軍可能比武宗實錄里死得更多。」
「伱詳細講來。」趙瀚說道。
錢謙益估計真的仔細研究過,侃侃而談道:「斬十六級,並非殺敵十六人,應該是明軍來不及割下蒙古人的腦袋。」
「此戰第一日,雙方意外遭遇,都沒怎麼打,蒙古人就跑了。」
「交戰第二日,明軍王勛部被孤軍圍困。實錄記載,兩軍互有殺傷。但明軍始終被包圍,自然不可能去割級。」
「交戰第三日,忽起大霧,蒙古人害怕被突襲,主動撤圍離去,雙方並未激戰。」
「交戰第四日,王勛應該是接到了武宗的命令,主動出城作戰,把自己當誘餌將蒙古人留下。這一日,王勛始終被圍困,援軍各部想包圍蒙古人,但一直都沒成功。而且,明軍戰事頗為不利,沒有時間去割蒙古級。」
「交戰第五日,武宗親自上陣,想要把蒙古人圍殲。各路人馬害怕武宗有失,拼死奮戰,終於成功合兵,依舊無法包圍蒙古人。武宗的車駕都差點陷落,武宗說自己親手殺敵一人,應該也是在這個時候。明軍始終處於下風,同樣也沒什麼機會割級。」
「交戰第六日,蒙古人跑了,無法攻破明軍大陣,因此不願與明軍作戰。」
「交戰第七日,蒙古人騎馬跑得很遠,明軍根本就追不上。」
趙瀚仔細聽完全部過程,發現確實找不到漏洞。蒙古人的傷亡,肯定不止兩位數。但明軍被壓著打,只能列陣防禦,很難出去割級,一旦割級就要陣型混亂。因此,蒙古人傷亡再多,也可以帶著屍體從容離去。
這是標準的步兵與騎兵之戰,騎兵無法攻破步兵大陣,步兵追不上一心想走的騎兵。
嚴格來說,應該是打成了平手。
明軍的缺陷是騎兵太少,以一隻孤軍做誘餌,想讓其他援軍過來圍殲。但援軍來得度太慢,而且有些先到有些後至,包圍計劃打成了添油戰術。最後若不是朱厚照親自上場,逼得將領們只能拼命,做誘餌的王勛很可能被蒙古人圍殲。
「便這樣寫吧,《明史》的本紀沒問題了。」趙瀚說道。
呼!
錢謙益長舒一口氣。
第二日,趙瀚日常辦公,李香君突然拿來一本雜誌。
如今的雜誌和報紙,基本都是月刊,有些還是季刊和半年刊。這些刊物,趙瀚都是要看的,以此來了解民間的情況。
趙瀚不解道:「都月末了,怎還有的刊物?」
李香君說:「是增刊。一些讀書人,得知這次會試,有女子報名參加,寫文章說女子科舉是牝雞司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