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虽然觉得奇怪,但只觉得是国债太火爆所致,于是纷纷将资金投向了定期三年的国债。
所谓与民争利在朱高煦看来就是迂腐之见,如果与民争利的钱都用到了百姓身上,朱高煦就不相信百姓会觉得朝廷赚钱有错。
在田价十五贯每亩的情况下,每年回报仅二百八十文,也就是说一亩田需要五十四年才能收回本钱。
户部完全可以把煤炭运抵火车站,然后把煤炭卖给商贾,由他们转手运送到各地,贩卖给百姓。
“你手中银行与国债合计近八千万贯,算上国库就是一亿贯。”
铁路国债朱高煦是不准备行了,这本来就是用来吸引第一批百姓投资的噱头。
“他们在三月二十九开始便开始购买国债,同时将债券日期填写为四月初一。”
早在朱高煦推行国债的时候,他就想过会有这么一天。
有些东西随处可见的时候无人珍惜,等它有了稀缺性的时候,所有人便会像闻到血的鲨鱼般蜂拥而至。
况且他只算了产出,而没有算土地增值。
“不必,我只是略有感叹罢了。”朱高煦提起朱笔,低头处理奏疏。
历史是一个循环,当年朱元璋弄宝钞的时候,官员们算计得到宝钞,不过他们没想到朱元璋把宝钞当纸来印刷,故此才赔了夫人又折兵。
哪怕只有一千万人需要煤炭,那每天也是三千万斤的购买量。
“这笔钱用来买卖物资,惠利铁路沿边百姓,难不成还赚不回一点利息钱?”
不多时,他又补充一句道:
郭资如此说着,朱高煦却开口道:“这笔国债既然筹齐,那便是时候开始开汉铁路和湖广铁路,以及滇越铁路的修建了。”
胡纶将自己收集的情报通通告诉了朱高煦,朱高煦对此虽然不感觉意外,但对于大明这群人精的眼光还是比较佩服的。
国债行的奏疏是二月初二朱高煦签订的,同时债券也被下全国二千四百家银行。
“臣告退……”胡纶作揖回礼,随后起身走出殿外。
其实在消息传来武英殿的时候,朱高煦便已经猜到了这些国债的去向,让胡纶调查,不过是为了彻底确定罢了。
不过在此之前,这国债的利息还得调整才行,不然百姓大量买入会导致朝廷支付不起这5%的高利息。
“臣领旨……”
见状,朱高煦又吩咐询问了六部的其它事情,末了在一个时辰内解决了大部分问题,最后宣布散朝。
朱高煦要炒国债,先就要让国债有稀缺性。
原本一年能赚三千六百贯,现在能赚七千二百贯。
田价虽然涨了,但产出却并没有太大变化,毕竟河南的水利在洪武年间就十分重视,水利带来的粮食产量早就落实了。
如果加上土地增值,那土地回报率显然会大大出他所写的这串数字。
即便每趟都前往江南,一年也能赚三十多万贯,如果贩卖往北平、河南、山东沿边铁路各县,那利润甚至可以翻好几倍。
所谓的土地回报率仅1。86%,这不过是他自己亲自撰写,用来引导舆论的文章罢了。
郭资作揖表示赞叹,朱高煦则是颔道:
“你是户部尚书,要做到的就是钱能生钱,如此一来,银行的储蓄和国债才能长久下去。”
郭资走入殿内,而一名班值太监更换了椅子。
这篇文章一经布,霎时间许多人更为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