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366章 文明的差异(第2页)

第366章 文明的差异(第2页)

凭啥不收啊?真金白银把人赎回来,又舟车劳顿送回来,凭啥不让我收啊?我不收这钱,我吃什么喝什么?以后再遇到鲁人在他国为奴,我又哪来的钱赎人?真当我有无穷的财富啊?

在战争中,你作为民夫,将一车粮食送到了前线,战后便有机会得到几车粮食的奖赏;在战争爆前,你作为斥候打探到了敌军的动向,战后便能得到加官进爵,外加财货的实物奖励。

人我也不赎了,爱谁赎谁赎!

相较于这样的落后文明,农耕文明先进的点,就在于激励制度。

那简单。

子贡如此深明大义,官府自然是乐得省下一笔钱。

等等等等。

可在你这么做了之后,他们会想:把人赎回鲁国,官府给的赏钱若是收下,那就是‘德行不如子贡’,再也不是旁人口中的君子了;

然后就~没了。

作为整个已知世界唯二的两个大块头,汉匈双方几乎是从方方面面,都将对方当成整个世界上,唯一有资格和自己相提并论、同自己掰掰手腕的对手。

草原上的一切,几乎都是按照这个模式运行。

作为奴隶,天生就应该为主人劳作,天生就应该舔主人的脚趾,天生就应该对主人赐予的每一点食物,乃至每一个好脸色感恩戴德,并贡献出一切作为报答;作为牧民,天生就应该拥有畜牧群,天生就应该成为一个家庭,也就是一个‘毡帐’的领,天生就应该磨练战斗机巧,保护这个家庭不受外来者侵犯,并且接受部族,以及至高统治者:单于庭的统治;

将这些赎回的鲁国人带回国,把人带给官府交差;当官府表示要按照法律规定,按人头奖赏子贡时,子贡却大义凛然的说:我做这些事,并非为了得到奖赏,而是因为我觉得我应该这么做;你们的赏赐我不能要;否则,我就会成一个为了赏赐,而非对错,去做一件善事的伪君子了。

你子贡不要我的赏钱,不就是怕损害了自己的名声嘛?

总结来说,就是农耕文明对于任何积极的事务,都会通过奖励——看得见摸得着,实打实能改变生活的奖励,来作为最贴合人性、最符合自然规律的提倡方式。

对于战场上斩获敌方军卒级的军功,双方的重视程度也基本一致。

——按照汉家过去的军法,斩匈奴正卒一级,曲长,即百人长以下可以直接官升一级、爵公乘以下这直接进爵一级。

——封无可封?不是,为啥要封啊?

何谓‘伪现实’层面?就好比你作为一名匈奴勇士,在战场上侥幸杀死了一名汉军士卒,并英勇作战直到战争结束,活着走下了战场。

绝大部分人,都没有你子贡这么高的觉悟、没有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更没有这种自掏腰包,不求回报的经济条件。

他又不姓挛鞮!

——过去,是斩必赏;现如今,有了当今刘荣的军功核算新则,军功封赏更是详细到了一种令人指的程度。

但事实上,二者孰优孰劣却一目了然。

但在子贡闹出这么一出之后,名利双收,就变成了名利只能挑其中一个。

诚然,你的上官也同样会夸赞你,却不是空口无凭,而是一边把升职任命交给你,一边跟你说:好小子,真不错!

家乡的父母官大概也会夸你,却也还是不会只付出唾沫,而是会从地方财政中拨出一部分,来作为地方给予你英勇作战,给家乡争光的奖赏。

而在这些人当中,有一部分在他国没混出头的人,不得已在异国他乡卖身为奴,沦为了奴隶。

这君子,我不做了,爱谁做谁做!

等你回到了部族,恰逢部族头人心情不错,召见了包括你在内的所有‘有功之士’时,也也有机会从头人口中得到一句:不错,真是个勇敢的年轻人,部族的未来有希望了。

因为按照草原游牧之民固有的认知,在战场上杀敌,根本就不是一件需要奖励的事。

就像你作为牧民,天生就应该畜牧,并按时向头人、单于庭上贡一样。

孔夫子认为,从他国赎回鲁人,原本是一件既可以得到称赞,又可以得到官府奖赏的、名利双收的好事情。

而过去几百年,华夏统治者们也始终在贯彻着这一先进逻辑,甚至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功高盖主,封无可封’这种在草原游牧之民看来,令人根本无法理解的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