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楚国已经从大肆开疆拓土的攻势,彻底变成不断收缩的守势。
用不了多久,楚国便会陷入越守越弱的恶性循环。
即便新都邑十分高大坚固,最后也会变成一座孤城,根本无法逃脱被吞并的结局。
对楚国腹地的商贾而言,周天子似乎并不急于吞并楚国,楚国或许还能苟延残喘一段时间。
楚国苟延残喘期间,必然需要征集大量钱财物资,才能支撑社稷运转。
不出意外的话,届时楚国腹地的商贾,便是楚国的续命良药。
因此,趁着楚君熊通开放城门关隘,提前逃离楚国,便成为楚国腹地商贾的优先选择。
根据潜伏在楚国腹地的大周邦谍探查,楚君熊通颁布国君命书一个月后,过一半楚国腹地的商贾,选择抛售所有产业,然后拖家带口南下。
楚君熊通自然觉察出这一异动,但是国君命书早已传遍整个楚国。
此时突然变更,无异于当众告诉楚国所有子民,自己是一个出尔反尔的国君。
再者,楚国腹地的商贾大量抛售名下产业,使得成交价格不断创下新低。
楚君熊通趁机那些产业收入囊中,随后迁往正在建造新都邑。
如此一来,不仅能降低未来迁都的难度,还可以让新都邑提前形成规模。
极有可能是基于上述原因,楚君熊通选择放任楚国腹地商贾南下,甚至有时候还为其等抛售名下产业提供便利。
似乎得益于此,楚国府库的境况一度出现好转。
虽然还要继续以借贷方式,购买大周帝国的粮食物资,但是随着大量产业迁往新都邑,楚国的木石砖瓦等产业正逐渐恢复。
再加上府库境况好转,楚君熊通号召更多青壮前往新都邑。
楚使熊甯随即前往太常属寮,向姬宫湦递交国书。
国书内容并不复杂。
由于楚国内部出现新情况,需要调整往后的购买目录。
稻麦菽豆等粮食,各种品级的食盐,制作无烟木炭的青膏,耕种畜牧的新式农具,各类牲畜羽禽等,依旧需要向大周帝国购买。
至于木石砖瓦等,楚国已经实现自给自足,无需再劳烦大周帝国供应。
除此之外,楚国局势如今已经真正稳定。
根据此前周楚约定,楚国会重新向大周帝国供应无烟木炭、肉干皮毛等物资。
届时,上述收入便能用于偿还欠款,直至实现周楚边贸平衡。
姬宫湦看完楚国国书,并没有过多在意,只是让内史伯朙拟写王命诏书,赞同楚国国书的所有事项。
之所以对此事没有过多在意,只因有更加紧迫的事务,需要姬宫湦亲自处理。
……
大周帝国十五年,十二月初,一则死讯在镐京王城逐渐传开。
前安东大都督,已经告老还乡的东国公虢石父,在一个晴朗的清晨,被家中老仆人现,在卧榻中安详地离开人世。
姬宫湦听闻虢石父死讯后,顿时忍不住感慨万千。
重生周幽王,若说谁最令姬宫湦思绪复杂,自然非虢石父莫属。